科普推送|星空文化

「STARRY SKY」

{ 引言 }

自古以来,人类仰望夜空,试图理解那些闪烁的星辰背后的故事。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古人都会赋予星星以生命,编织出一幅幅神话与传说的画卷。本篇推送将带您领略中国古代对星空的理解与分类,以及西方如何通过星座讲述他们的神话故事,并介绍现代科学如何界定我们头顶的这片宇宙。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些璀璨的星河,感受它们穿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一、中国古代星空文化

中华文明对于天文知识很早就有了丰富而独到的了解。中国传统天文学将天空划分成283个星官,包含的恒星数由一颗至几十颗不等,二十八宿便是其中著名的代表。后世为了占星和授时,又将这些星官组合划分成,如表征皇权和广泛社会生活的三垣,表征四季的四象(四陆)。除此之外还有十二星次、九野等,他们在中国古代天文体系中通常是共存的。

因为二十八宿分布于赤道上,所以其中的亮星通常作为测定其他星星位置的基准星,即“距星”,这对于天文观测和在中国星官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二十八宿”也常常用来代指中国的星官体系

中国历代的诗词歌赋中都大量引用了星空文化元素。比如杜甫《赠卫八处士》中“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一联诗便应用了星官体系中参商二宿不相见的天象;而苏轼词中的名句“西北望,射天狼”也化用了星官中弧矢与天狼的相对位置关系。

北斗也是星官中的一员。北斗七星的形状是天空中极具辨识度的形状之一。北斗口指向北极星,所以北斗常用来辨别方向;斗柄在不同季节会指向不同的方向,所以又可以用来确定季节。北斗七星从斗身到斗柄分别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苏州石刻天文图

二、西方古代星空文化

西方的星座体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文明,大约在五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牧羊人在观察星空时,将星星连成各种图形,并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名字和意义。这些图形中包括了我们熟悉的黄道十二星座,以及其他一些星座。古巴比伦人不仅观察星星的位置,还注意到它们随季节变化的规律,这为后来的占星术提供了基础。

古希腊人吸收了巴比伦的天文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丰富的神话元素。古希腊的星座神话中,每个星座都有一个或多个故事与其相关联,这些故事通常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神祇或是动植物。例如,猎户座(Orion)在希腊神话中是一位伟大的猎人,他因夸口可以猎杀世界上所有的动物而触怒了天后赫拉,最终被一只巨大的毒蝎杀害。而天蝎座(Scorpius)则代表着那只毒蝎,它被放置在天空中与猎户座永远对立。古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星座体系,并将其传播至整个欧洲。之后的罗马人用自己的神祇名称替代了希腊神话中的神祇名称,如将希腊神话中的赫拉(Hera)称为朱诺(Juno),不过星座的基本形状和故事框架保持不变。

直到公元二世纪,托勒密(Ptolemy)在他的著作中正式确定了48个星座的划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航海时代航海的需要,星座数量不断,开始逐步向现代星座演变。这些星座不仅用于导航,也被用来预测季节变化和制定历法。

三、现代星空划分

大航海时代新的星座不断出现,导致星座的名称、连线以及范围变得混乱而不统一。直到20世纪初,随着天文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

现代星座盖天图

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将全天星空精确地划分为88个星座,确保了每一颗恒星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星座。这些星座的边界是以赤经线赤纬线来划定的,从而使得星座的划分更加科学、准确。

在确定了88个星座之后,IAU还统一规定了每个星座的名称及其缩写形式,以便在命名天体时能够更加方便地引用。这项工作为后续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能够在同一个标准下进行合作和交流。全天星空的标准化划分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它不仅解决了历史上星座划分不统一的问题,也为未来的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平台。这一划分至今仍被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所认可,并成为全球统一的标准。

四、黄道星座与占星

天文、星空自古以来便与占星巫术等有联系。古时西方掌握了太阳一年中在星空中运动的轨迹,古巴比伦人便把太阳的运动经过的星群划分成十二个星座,并以当时春分点所在的白羊座为起点,将黄道十二等分并分配十二宫,将一个人出生那天太阳所在星座定为这个人的星座,并在神话和附会下形成一套理论用于占卜。

黄道十三星座

但事实上,根据现代的八十八星座划分,黄道穿过了十三个星座,合称“黄道星座”或“13个黄道星座”。从春分点起依次为双鱼座、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蛇夫座、人马座、摩羯座、宝瓶座 。他们占黄道的大小各不相同,加上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速度也不均匀,太阳在每个星座运行的时间更是不可能相同。

由此可见,占星起源于天文,又脱离于天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一种,聊为破冰的谈资尚可,但若信以为真加以使用,则没有科学依据可言。

「STARRY SKY」

{ 结语 }

通过对古今中外星空文化的探索,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古人智慧的结晶,还见证了随着科学进步,人类对宇宙认知的变化。从中国传统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到西方星座背后丰富的神话传说,再到现代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标准化的88个星座划分,每一种星空划分方式都是人类尝试理解和定位自身在浩瀚宇宙中位置的独特尝试。此外,尽管占星术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仍然吸引着许多人,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它更多地是一种文化象征而非科学实践。不论是古老的传说还是最新的科学研究,星空总是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思考。

文案|徐巍然

排版|惠悦

审核|刘欣琪 王墨晗 张延睿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