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量天尺》|繁星背后:中国星官与西方星座的前世今生
人们看到天上的繁星点点,自然而然会产生种种联想。郭沫若有一首小诗,就叫《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诗中提到的牛郎星、织女星,还有关于它们的神话传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这首诗的意义不仅在于其中提到的一些星名,更在于观星带来的想象。
天上的星星或明或暗,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样子,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意象。郭沫若能够想象牛郎、织女在天街提着灯笼闲游,不仅是其自身的想象,还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星空的想象。
对于星空想象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什么?那就是对天上的星星的组织和命名,也就是我们说的星座,中国古代称之为“星官”。
关于天上的星座,大多数人知道得比较多的可能还是西方的星座,如大熊座、英仙座、仙后座、御夫座、猎户座、天鹅座等。更有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等黄道十二宫,特别受到年轻人关注。所有这些都是西方传统星座。现代天文学中使用的标准星座,就是在西方星座传统上建立起来的。
天文学中使用的标准星座是1922年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星座界定委员会”确定的,共有88个星座,其中48个采用的是古希腊的星座。在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的天文学著作《至大论》中就有这48个星座的名称和位置。其余40个星座是文艺复兴、航海大发现以来,西方航海学家、天文学家逐步添加的,主要集中在南半天球。因为在近代大航海时代之前,南半天球的星空是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没有见过的。
希腊星座更早的源头是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文明的星座。在大约公元前20世纪的古巴比伦时代,人们把黄道附近的恒星划分成16组,后来演变为黄道十二宫。到公元前6世纪,已有了大约30个星座。古希腊文明大量吸收了两河流域的文化,把星座知识吸纳过来。他们想象的星空是神话的世界,于是用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动物和事物来命名星座。
在西方星座体系之外,中国传统星官体系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体系。这一体系的源头可能很早,可以上溯至西周以前乃至传说中的尧帝时代,但成系统的构建应该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这一时期流传有多家星官,主要有所谓的“三家星官”,即石氏、甘氏和巫咸氏。三国时期吴国的太史令陈卓汇总三家星官,确立了中国传统的星官体系,计有283个星官、1464颗恒星。星官数量及包括的恒星个数都超过了古希腊托勒玫在《至大论》中给出的星表。
根据星名,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星官体系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在天上的反映。与西方星座体系相比较,两个体系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西方的体系可以说是浪漫的、神话的体系,而中国的体系可以说是现实的、社会的体系。
回到《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的想象是有根据的。中国星空上确实有街市。而牛郎星、织女星正好在天市附近隔着天汉相对而视。中国古代把星空大体上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其中就有一垣叫“天市垣”,所在天区对应现代的星座武仙座、巨蛇座、蛇夫座、天鹰座等。
我们来看看天市垣之中都有哪些中国星官。
三垣二十八宿是什么?四象为何选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种动物的形象?四象与二十八星宿又有怎样的关系?天文观测如何影响地上的社会政治秩序?不妨翻开《中国量天尺》,以圭表为线索,去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星空的故事吧!
《中国量天尺》

作者:孙小淳 杨柳 林正心
定价:68.00元
书号:978-7-5402-7330-9
出品:北京燕山出版社
页数:253P
开本:32开
·图书介绍:
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被称作“量天尺”。中国古代使用圭表做出了测定时节、量天测地、确定地中、构造宇宙模型等极其重要的科学工作,其中展现出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具有极高的水平。与此同时,圭表测量作为一种基础的测量,在中国古代的地理测量、历法改革、度量衡系统的建立中 也发挥了作用。中国量天尺与中国古代的国家社会政治文化也是联系在一起的。本书通过中国量天尺来讲述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历史,在历史的讲述中阐述古人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并探讨与之相关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
·活动预告
本周六(12月21日)下午14:30,“漫步天上的街市”讲座将在春明簃阅读空间举办,孙小淳老师将在活动现场讲述更多有关中国星空的故事,详情可点击链接 燕山讲坛|漫步天上的街市 了解更多信息。

扫码即可购买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燕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