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垣二十八宿:星空中的“坐标系”,古人的智慧超乎你想象!

三垣二十八宿:星空中的坐标系,古人的智慧超乎你想象!

爱我就关注我吧~~

01

嘿,朋友们,你们是不是觉得恒星的位置都是恒定的,就像天空中的一盏盏永不熄灭的灯塔?其实,这只是因为它们距离地球太遥远了,它们的位置变化,几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很难察觉出来。不过,你可别小看了古人的智慧,他们在探索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时,可是顺理成章地把这恒定的星空背景当作了坐标参照系!

02

想象一下,你晚上抬头看天空,是不是觉得星星多得数不清,而且还乱糟糟的?可是古人啊,他们却能把这些星星划分成若干个星群,叫做星官,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星座一样。每个星官的星数都不同,少则一颗,多则几十颗,根据它们组成的形状,还被赋予了相似物的名称。比如三星和四星,看起来就像真的杵和臼一样,是不是有趣极了!这就像是我们在玩连连看游戏,把形状相似的星星连在一起,然后给它们起个好玩的名字。

有了名称的星官好记多了,但中国的星官数目实在太多了,陈卓总结的1464颗星就分属于283个星官!这还是不便于辨认啊,是不是感觉头都大了?别急,古人又想出了更高一层次的划分方法。他们就像是我们现在划分行政区域一样,把星空也分成了若干个大区

《史记·天官书》就曾把可见星空分成五大天区,叫五宫。中宫是指北极附近的星空,就像是星空中的首都,其他星星都得围着它转。除中宫以外的天空,以春分那一天黄昏时的观测为准,按东、西、南、北分为四宫,每宫又派生出七宿,共二十八宿。这二十八宿啊,就像是星空中的二十八个小城镇,所有星官都被包括在中宫和二十八宿中,就像大单位下的小单位一样,真是井然有序!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二十八宿充满了好奇?它们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偏偏是二十八而不是其他的数目呢?这里面可是有个大秘密哦!

其实啊,古印度也有过用28份划分黄赤道天区的历史,称为28个月站。而宿字啊,与月站具有相同的含义。二十八宿的本义应该是月亮运行中的二十八个宿营地。想象一下,月亮每天晚上都在天空中旅行,它需要一个地方来休息,这二十八宿就是它的宾馆。事实上,月亮的恒星周期为27.32日,假设月亮每天走一宿,似乎也挺符合推测的。

不过,这里有个奇怪的现象。中国二十八宿的距度值却是不等的,大的达33°,小的只有。这种不等的规定显然有违于月站的含义啊!就像是你在住宾馆,结果发现每个房间的大小都不一样,有的房间大得可以跑步,有的房间小得只能转身,这是不是很奇怪?不过在先秦文献中,还是可以发现二十八宿等间距分法的痕迹的。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二十八宿不等间距的情况呢?这个问题,就像是一个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01
HAPPY NEW YEAR

再说说中宫吧,它后来又分成了三个区,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垣啊,就是墙的意思。由于这三个天区都有像围墙一样的星官,所以就这样命名了。这三垣啊,可是星空中的“VIP区域,充满了神秘和威严!

紫微垣啊,就像是星空中的皇宫,里面住着天帝和后宫的嫔妃们。太微垣呢,就像是星空中的政府大楼,里面住着文武大臣们。天市垣啊,就像是星空中的集市,里面热闹非凡,各种星星都在这里交易、买卖。是不是觉得很有趣?

将全天星空分配于三垣二十八宿的做法,从《史记·天官书》就开始了。但三垣和二十八宿的划分可不是一次完成的哦!这就像是我们现在划分行政区域一样,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直到唐代的天文启蒙读物《丹元子步天歌》,才第一次较全面地以三垣二十八宿概括全天可见星空。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你知道吗?在古代,没有望远镜、没有天文台,古人只能靠肉眼去观测星空。他们每天晚上都抬着头,盯着天空看,就像是在寻找什么宝藏一样。他们根据星星的位置和形状,想象出了各种神话和传说。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北斗七星一样,古人就想象它们是七位神仙在天空中漫步呢!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简直就让我们现代人叹为观止!

而且,古人还非常聪明地利用了这些星官和星宿来导航。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时,周围没有任何带特征的景物,怎样判断船体所在的位置呢?在现代导航技术发明之前只能靠观测星象。古人就是根据这些星官和星宿的位置来判断方向的。是不是觉得古人太厉害了?

好啦好啦,说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和知识点,你是不是已经对三垣二十八宿充满了兴趣呢?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古代天文学的知识和趣事,那就继续关注我吧!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三连一下,天天好心情!
Previous Post Next Post